布志国:用动漫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9.08 来源: 杭州动漫博物馆 浏览: 676

由中国动漫博物馆主办、杭商传媒承办的2023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成长计划已于日前揭晓入选名单。蔡智超、宋磊、孔佑阳、布志国、赵贵胜、张超、董相博、谢钟黎、张忆翔、周嘉伟等10人被授予“2023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荣誉称号。

为了走进青年动漫家们内心丰富的动漫世界,云小漫特别推出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专访,带大家感受他们因梦想与热爱而迸发的精神力量。

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专访:布志国

青年动漫家布志国

布志国,笔名阿布。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画艺术表现、插画与漫画设计。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动漫学会理事。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动漫及数字产业学院)动画系副系主任、研究生导师。

代表作品:动画《敦煌守卫者》《南京》《江魂》,连环画《红军公田碑》《延安哲学情》。

相关荣誉:动画作品《敦煌守卫者》获意大利Cartoon Club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中国动画电影特别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理想照耀中国——第四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短片扶持创作活动”一类作品奖,入选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画、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锦绣之路建党百年优秀作品”、第十四届厦门国际动漫节“金海豚奖”动漫作品大赛决赛单元;动画作品《南京》获重庆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类作品一等奖;动画作品《江魂》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1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和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美术类成果运用作品。

上榜2023年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成长计划。

布志国作品:《江姐》

大家好,我是布志国,笔名阿布,来自四川美术学院,是影视动画学院(动漫及数字产业学院)动画系的一名老师。

我和我的团队,用动画《敦煌守卫者》讲述上个世纪常书鸿先生保护、临摹敦煌艺术的故事。用动漫致敬红色经典,缅怀革命先烈,讲好中国故事。

一路走来,动漫带给我很多荣誉,也带给我更多感动。我将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这条魅力多彩的路上,继续前行,继续享受。

谈入行

布志国作品:《水浒传秀像》

云小漫: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动漫的?

布志国:我小时候很喜欢画画,特别喜欢画荷花、小动画,我从9岁开始正式接触动漫,加入了青蛙漫画组。11岁,我在《儿童漫画》杂志上发表了作品,正是这个契机,让我与漫画结下了缘分。

云小漫:您最喜欢哪位动漫家的作品?为什么?

布志国:我最喜欢的漫画家是张乐平,他的代表作品是《三毛》。那时我刚开始接触漫画,我父亲将张乐平老师的漫画集作为礼物送给我,从此我从《三毛》里学到了很多漫画基础知识。

云小漫:在怎样的契机下,您选择了动画创作和专业教学之路?

布志国:这与我从小学习绘画有关。小学开始学习绘画,初中将其作为业余爱好,后来从高中美术老师那里得知,美术可以参加高考,能把自己的爱好和考大学相结合,对我来说影响很大,最终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之后,留在学校任教,一直从事动画艺术创作和教学工作。

云小漫:您创作的第一部动漫作品叫什么?

布志国:第一部动漫作品是《为什么考试不及格》,发表于儿童漫画杂志,是一个关于儿童成长主题的作品。

云小漫:从事动漫事业,对您个人的成长和性格,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布志国:从事动漫对我影响非常大,它改变了我整个人生轨迹。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幸运的是,小时候父母把我送到“青蛙漫画组”学习美术。此后我考上了动画相关专业,现今从事美术教育,我感觉十分幸福。

谈创作

布志国作品:《延安哲学情》

云小漫:您的作品多是传统文化和红色主题,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创作风格?

布志国:学生阶段,老师给什么题材,我们就创作什么题材的作品,大部分与国家的重大主题创作相关。读研阶段,赶上川美动画学院的电影项目,也是红色主题的创作。这之后,中央电视台要做一个文献纪录片,在全国寻找插画师做纪录片插图,我开始尝试创作真正意义上的红色主题绘画。毕业留校教学,创作的作品红色有很多与红色主题相关,因此,我的大量作品都是红色主题。

至于传统文化,研究生时期,我用28天带领团队创作了5本书,400多页的绘本插画,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参与出版的传统题材作品。后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美院的一个国家艺术基金培训,关于中国当代水墨动画的继承与创新,在这里,我认识了很多前辈和许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同学。回校之后,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进行探索,申报相关课题,开始进入系统的传统文化研究,并制作了水墨动画《江魂》。

布志国作品:《敦煌守卫者》

云小漫:动画作品《敦煌守卫者》获得了很多大奖,请分享一下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经历。

布志国:《敦煌守卫者》是传统题材作品,它的契机是出于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和规划,我们用半年时间完成了创作,收获了很多,得到了广电总局的认可,被评为核心主义价值观一类作品。之后我在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更多探索。

云小漫:在您个人看来,《敦煌守卫者》最成功之处是什么?创作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

布志国:我认为最成功的是选题,它作为中国优秀传统的代表性作品,获意大利Cartoon Club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中国动画电影特别奖”,说明国际上对敦煌艺术非常认可。我们从细小的情节入手,做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部作品最大的困难在该作品美术风格的选择上,敦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非常唯美,我们进行二次创作时,不知是完全还原敦煌原本画风,还是把它简化成我们想表达的动漫风格。最后我们将现实主义与奇幻相结合,让作品更具有传奇色彩。完整体现人物的心路历程也非常困难,从最初的震撼到迷茫,再到恐惧和为艺术作品的流失感到惋惜,都需要反复琢磨。

云小漫:图书、电影、音乐,都可以用来表现红色主题,为什么还需要有动漫这种表现形式?它与其他形式相比有什么不可取代的优势?

布志国:中国有许多文艺作品,例如小说、影视等,它们都能很好表现红色主题。但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动漫是最流行的艺术形式,同时它老少皆宜,特别是启蒙教育,用动漫的艺术形式传播红色精神,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云小漫:在您的创作过程中,有哪些专属的习惯和偏好?

布志国:对我个人来说,我更青睐写实风格的作品,它的难度很大,对造型要求高。例如人物结构、比例、动态绘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但我乐于不断挑战自己,创造更好的作品。

谈展望

 

布志国作品:《亚鲁王》

云小漫:一路走来,您认为动漫的最大魅力是什么?

布志国:我觉得动漫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鲜活的,是一种艺术的活化。我也非常喜欢油画、版画、雕塑,自己也创作了很多版画作品,但传统的艺术是静态的,是一种构图美学、视觉审美。而动漫能让艺术语言更加鲜活,不仅仅是让画面动起来,还把艺术家内心的活动、所思所想更充分、感人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动画作品可以让你哭、让你笑,可以让你对着它看一整天,动漫让我们处于一个鲜活生动的世界里,让我们在一个鲜活的艺术体验中得到升华。

云小漫:能否介绍一下您最近正在创作的作品?未来有什么创作计划?

布志国:我同时在创作的几个项目,其中一个是重庆当地的“红岩”题材作品。希望在这一两年中完成这个短片的创作,有机会的话做成动漫电影,目前红色题材动画电影并不多,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需要的。

另外,关于传统题材的创作,我打算把四大名著和封神演义画完。我希望保持1-2年有一部自己独立的动画艺术短片,作为高校老师,应该在专业领域作出突破。

云小漫:作为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老师,您认为现在的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动画教育?

布志国:通过几年的教学,我认为同学们不仅需要有技术上精进、在艺术审美上提升,但最重要的是思维和思想意识的培养。技术固然重要,但它永远是工具,一个作品要有社会责任担当意识。

许多同学喜欢日漫的表达形式,许多作品过于仿美仿日,老师更希望看到学生自己的发光点,希望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真正创造出国潮动漫。在题材上,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只关注自我,更应该关注当下,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

云小漫:作为青年动漫家,对中国动漫你有怎样的祝福与期待?

布志国:我觉得中国动漫正在崛起,在未来,希望中国动漫能够创作出更多让国人骄傲称赞的艺术作品,让中国动漫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