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动漫博物馆主办、杭商传媒承办的2023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成长计划已于日前揭晓入选名单。蔡智超、宋磊、孔佑阳、布志国、赵贵胜、张超、董相博、谢钟黎、张忆翔、周嘉伟等10人被授予“2023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荣誉称号。
为了走进青年动漫家们内心丰富的动漫世界,云小漫特别推出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专访,带大家感受他们因梦想与热爱而迸发的精神力量。
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专访:张超
青年动漫家张超
张超,笔名乌猫。武汉国际设计双年展插画创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俄罗斯MORS国际插图艺术节评委。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插画系主任。
代表作品:绘本《一枚铜币》《雪英奶奶的故事》《太阳和阴凉》《在火车上》《故乡的元宵》《武松打虎》《给马兰姑姑押车》《竹林公主》《阿布的飞天梦》等。
相关荣誉:《武松打虎》2022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同年获俄罗斯图书印象奖、最佳绘本金奖;《雪英奶奶的故事》《余光中诗画集》获2021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金苹果奖;《雪英奶奶的故事》获2020德国法兰克福全球插画奖金奖、国际青少年图书馆白乌鸦奖、爱沙尼亚TIT塔林国际插画三年展大奖;《太阳和阴凉儿》获2020 CCTV“中国最美故事绘”中国最美绘本、2018 中国原创图画书Top6小金狮奖;《一枚铜币》获2017 德国法兰克福全球插画奖金奖以及全场最高奖。此外,《一枚铜币》参加2019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小城少年》参加2019中国美协装帧艺委会视界插图艺术展,《梅园燕归》参加2019武汉设计双年展中国知名插画艺术家作品联展,《街上的马》参加2019中国(海南)国际插画家百人展。
上榜2023年第三届中国青年动漫家成长计划。
张超作品:《故乡的元宵》
大家好,我是张超,来自山东艺术学院,现在是传媒学院插画系系主任。
在创作中,我一直尝试记录有意义的瞬间,创造有生活的艺术,创作能读懂的图。我习惯于从日常生活出发,在视觉与情感中寻找通路。
插画作为情感信息的载体,是丰富、多义、通达的。作为一名插画家,能够通过自己创作的插画和绘本艺术作品,为大家理解世界增添新的角度,增进文化交流的多元性,我感到十分幸福和满足。
寻找
张超作品:《故乡的元宵》
云小漫:就你个人的创作经历而言,受哪些画家的影响比较大?
张超:我的童年成长于八十年代,从小喜欢看连环画和动画片,关于画画的想法和愿望,也是靠平日兴趣式的阅读和仪式感的看动画片被激发出来的。那时的我爱在课本上写写画画,受到为我们创作插图的那些前辈中国画家的作品的影响,因此,自然而然的,我当下创作的内容,可能出现得多的就是中国的乡土味儿。我想这还是因为接触浸润的东西是什么样,反映出来的就是什么样。
我爱看那些大师的连环画,不但看而且临摹。做了插图以后,慢慢的通过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接触到了更多专业的国内外插画家和好的绘本作品。但从创作风格来看,对我来讲,影响最大的还是小时候看的那些连环画。
云小漫:插画的意义是什么?您怎么定义插画与文本的关系?
张超:这是大家比较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插画到底是个啥画种?其实插画不是一个画种,它是商业绘画艺术当中的一个服务门类,它在绘画技法上可以采用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等各种形式,采用何种绘画技法并不影响插画的艺术本体定位,归根结底插画是一种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和手段,是一种颇具“跨界”意味的视觉传播媒介。
我们进行信息传达时,有时会依靠声音,有时会依靠文字,有时会依靠图像,而插画是依赖图形和文字的“交互”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其实应该讲它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我们一般认为插画是一种跨界的艺术形式。
我们看见的插画是插在文本当中的,所以才有插画的说法。这种图文关系,在很多前辈的论述当中被称为“图文合奏”或“图文互质”,今天我想用一种感受性或者情绪性的描述来表述图与文的一种关系。
我们把一段信息或者一个故事作为内核,这个内核就像是一座山,图画就是给山织造一个心境。原本的山有了雾气,它的层次和结构就会变得空前丰富。我们知道文字是抽象的,而绘画是具象的,抽象和具象相结合,一定会营造出某种想要的特定情境。
如果再另举个例子,你可以设想文字像一座很美的城,绘画就像城中的水,我们在变幻的波光中看到的依旧是城的影子,但不完全等同于城。正因为有了山,有了城,有了水,这幅画才变得更美好。
张超作品:《雪英奶奶的故事》
云小漫: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张超:我觉得创作风格不是你去寻找到的,而是慢慢遇到的。画东西也好,做研究也罢,我认为都是一种缘分。你看到的东西必然会在你心目当中形成某种印象,这种印象通过你的画面、色彩、构图传达出来,它一定会有某种范式上的一个反映。
风格不需要刻意去追寻,它是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它不是一种追求,而是生活和文化在你的个人人生体验当中的印记,是在自己创作当中不经意的自然而然的一种流露。
创作
张超作品:《太阳和阴凉儿》
云小漫:您希望读者能从你的作品中感受到什么?开启一个什么样的对话空间?
张超:绘画是一种完全的个人体验、反映和表达,而插画其实是带目的地再表达,这种表达的方式决定了你不可能完完全全把自己的创作交给自己,你要考虑受众的感受。
我的创作理念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我习惯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有意义的瞬间,并将这些瞬间融入我的艺术创作中,希望通过绘画表达出我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我希望读者在欣赏我的作品时,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情绪,产生共鸣。我希望我的绘画作品能够打开一个对话的空间,与读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在创作过程中,我会刻意保留一些留白,留给读者自由的想象和联想。我希望读者在观看我的作品时,能够在其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与作品产生共鸣,同时也留下他们自己的印记。
张超作品:《武松打虎》
云小漫:您的作品《武松打虎》,2022入选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同年获得俄罗斯图书印象奖、最佳绘本金奖,可以分享一些创作体会么?
张超:这本书创作的时间周期很长,发生了很多故事,但最后编辑没有放弃,还是顺利的把它做出来。
这本书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能够做出一个大家既认可的武松打虎,同时又不觉得像以前看过的某一个东西。我看过很多连环画,很多前辈艺术家们在去做这样的表达。像刘继卣先生最经典的连环画《武松打虎》形象,关良先生也画了无数的武松打虎……各种各样的版本,不同表达、不同形式。
在创作中,最让我焦虑的是我怎么画,最终我决定使用既偏向中国民间戏曲,又能兼顾时空叙事的构图方式。
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寻找适合表现这个故事的视觉表达方式。我借鉴了中国传统壁画中的“移步换景”手法,采用了兼顾时空叙事的构图方式,希望在传统题材中带入一些现代元素,让作品既具有中国民间戏曲的氛围,又不失现代感。
此外,我对画面内部时空结构进行了设计,不仅着重描绘了老虎和武松的身形、动作、神态,还希望构建出我想要的“场域感”。希望通过结构的设置和细节的埋藏,读者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故事情节,能在书里发现属于他自己、同属于我们两个彼此之间的秘密。
张超作品:《在火车上》
云小漫:如果想要在绘画上提升自己,您有什么推荐的练习方法吗?
张超:练习的方法就是狠画,有空就画。无论这一天多忙,一定要保持画画的习惯。手一定不能懒,要不然会手生,脑子也一定不能懒,有的时候你手不能动,但你可以用脑子记。画画一定要勤快、使劲画。
发展
张超作品:《一枚铜币》
云小漫:对于目前中国原创图画书的创作环境、发展现状和前景,您怎么看?
张超:这个问题让我既忧虑,又饱含着很多希望。目前中国原创图画书创作面临一些问题:选题不易、创作周期时间着急、作品定价不高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年轻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收益。我希望能够通过有效的社会和行业干预,保护插画创作者的利益,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
我也看到,绘本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作品的形式和样式也日益丰富多样。无论是出版物插画、新媒体插画以及动态插画等,插画的需求,肉眼可见的增长,希望我们的原创图画书和原创插画能够越来越好,内容越来越丰富,样式越来越新颖,彰显中国的文化自信。
云小漫:作为青年动漫家,您对中国动漫有怎样的祝福与期待?
张超:我衷心希望中国的动漫产业能够不断发展,成为更具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希望未来的中国动漫能够走向世界舞台,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优秀的中国动漫作品。我相信我们的动漫产业会迎来一个更好的发展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