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故事 | 云小漫寻龙记
发布时间:2024/02/22 来源:杭州动漫博物馆 浏览: 972

2024是甲辰龙年,龙在中国是祥瑞之兽,能飞天潜水、呼风唤雨,具有非凡的能力。《说文解字》中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具有神格,被尊崇为吉祥、威严、神圣和权利的象征。

随着时代的演进,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背景下,龙的形象渐渐杂糅了多元文化的特征,更贴近现代审美。尤其是动漫作品中的龙的形象,在混合了一部分例如翅膀、尖牙等西方龙的特征的同时,更多了几分时尚感和科技感,例如身披铠甲的金属龙、圆头圆脑的可爱嘟嘟龙等等。从这些龙的形象变化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带来的文化交流、包容与创新,更能通过一个个富有记忆点的形象串联出动漫发展史上那一段段精彩的篇章。龙年说龙,就让我们通过中国动漫博物馆收藏的那些具有龙形影像的藏品,走进藏品背后的故事吧。

 

藏品故事第二期

青龙影偶,光影中舞动的传统艺术

走进二楼展厅,迎面遇见的第一件藏品就是“青龙影偶”,这件影偶由海宁皮影剧团依据传统非遗技巧制作,虽然“年轻”但却足以表现出动漫诞生之前、人们对于光影艺术的研究和追求。

“青龙影偶”通体呈现青蓝色,为避免一整块色彩带来的沉重感,鳞片尾部有意留白,使之呈现规律的变化。红色的龙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黄色的龙须则让视觉焦点重新集中于头部。近距离欣赏“青龙影偶”,可以看到龙身上挺括又细腻的线条,仿佛可以感受到皮影艺人屏住呼吸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匠心场景。

 

青龙影偶 中国动漫博物馆馆藏

 

皮影戏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根据史书文字记载,发源于西汉时期的秦晋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各地文化交流,于宋代成熟和盛行。海宁皮影戏便是自南宋时期传入,演唱技法上袭承四大声腔之一的戈阳腔,同时融入本土特色的海塘盐工曲和海宁小调,配以丝竹乐器,用明快悠扬的声音演绎出水乡韵味,在美术风格上也有别于秦晋一带的皮影,呈现出“少雕镂、重彩绘”的特点,其单线平涂的方式和现代动画制作的技法十分相似。

 

剑川雕龙,动画里活化的非遗工艺

说到皮影,就不得不提到偶动画。偶动画在我国美术电影的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上世纪40年代末,在兴山市(今鹤岗市)建立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同时,下设卡通股(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身)制作美术片,当时只有动画片和木偶片两个片种。建国后动画艺术家们对木偶的制作技术不断改良,不断从民间艺术中发掘新材料,在木偶片的基础之上发展出了剪纸、折纸等多种类型的偶动画。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专门设立了木偶片组,木偶片在这一时期迎来了高速发展。

来到二楼展厅第三单元,在木偶动画展柜的左上方有这样一张黑白剧照,可见一群龙盘踞天空,地面上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人们在捶鼓助威,他们在干什么呢?原来,这段剧情出自《雕龙记》(木偶片,1959)。《雕龙记》根据白族民间故事改编,讲述一位老木匠雕刻木龙、与黑龙潭里的恶龙斗争,最终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雕刻精细的各种木龙无疑为本片在观赏上增添了很多视觉美感。

中国动漫博物馆展出的《雕龙记》剧照

 

影片中拍摄用的木偶道具采用了剑川的木雕制作工艺。剑川的木雕历史可追溯至五千多年前,其木匠以其精湛的技艺遍及云南、川黔,融入佛教和汉族文化,形成西南地区独特的风格。剑川木雕在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雕龙记》海报。导演:章超群、岳路 、万超尘。本片根据少数民族民间神话传说改编,并荣获1960年罗马尼亚第二届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电影节银奖

 

漫画神龙,纸笔间觉醒的文化自信

在二楼展厅第二单元有关“漫画会”介绍的板块,可以找到一枚极具特色的“漫龙”标志。1926年底,为重振漫画创作、团结漫画作家,在漫画界元老丁悚的鼓励下,张光宇、张正宇、王敦庆、黄文农、鲁少飞、叶浅予等年轻漫画家组织成立了上海漫画会。漫画会的会徽借鉴肖形印和古代瓦当的形式,用古拙、浑厚的笔法描绘了一头神龙。这个会徽由张光宇设计,王敦庆提出了最初的创意构思,其寓意是觉醒了的中国漫画神龙腾飞起舞、为祖国的光明而战斗。

 

 

病龙请假,幽默中蕴含的文艺创新

在木偶动画展柜斜对面的墙上,我们会看到一幅华君武的漫画作品,画面中可以看到一条生病的龙正躺在病床上,护士在一边打电话说:“画家同志,王母、嫦娥、龙王都是疲劳过度,孙悟空身上连一根毫毛也没有了!请你画别的东西吧!他(她)们不能为你出差啦!”

中国动漫博物馆展出的《疲劳过度症》

华君武是我国著名的漫画艺术家,特别擅长绘制讽刺漫画。华君武出生在杭州,自幼就喜欢涂涂画画。大约是在1928年,华君武创作的一幅学生打疫苗滑稽表情的漫画,被校刊编辑看中后发表,自此开启了他的漫画生涯。华君武于1933年赴上海求学,创作大量漫画并不断向各种刊物投稿。上海在当时是全国漫画创作的中心,华君武充分汲取着国内外漫画作品的养分,探索形成“大场面”的个人风格,同时也结识了张光宇、鲁少飞、叶浅予等漫坛前辈。

这幅创作于1959年的漫画作品,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在当时的美术界,画家的选题僵化于古代英雄和神话传说,出现公式化、同质化的倾向。有感于这种千篇一律的创作风气,华君武创作了这张讽刺漫画,题名为《疲劳过度综合症》。

有关动博馆里“龙”的故事,云小漫就先介绍到这里啦。最后,云小漫祝大家甲辰龙年龙马精神,龙腾四海,鱼跃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