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故事 | 动画摄影技术的发展:从单镜头到多维视角
发布时间:2024/09/26 来源:杭州动漫博物馆 浏览: 2236

动画作为一门结合绘画、音乐、摄影和电影等多种门类的艺术形式,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巨大的技术革新。摄影机作为动画制作的核心工具,其技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动画的视觉效果与呈现方式,也推动了整个动画行业的进步。

一、动画摄影技术的起源

动画与电影的摄影技术同根同源,都是早期摄影术发展与衍生的产物。1851年英国人阿切尔发明了以玻璃板为载体的火棉胶湿版摄影工艺,让摄影术的曝光时间从20分钟升级到某些情况下的1秒,从此摄影术不再受到曝光时间的限制,有了更多的应用可能。

1872年英国摄影师埃德沃德·迈布里奇使用多台相机为运动中的人和动物连续拍摄照片,并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玻璃圆盘的旋转把这些照片连续投射出去的幻灯机,创造出了动态而连贯的几十秒钟“小电影”。

27d393a4759ef890d22de86fb065991.jpg埃德沃德·迈布里奇拍摄制作的连续画面及其投射形成的活动影像

1eed764bb8787c81f62d35e55ed2a69.jpg

中国动漫博物馆二楼展厅模拟的“走马灯”展项

19世纪末,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改良了摄影技术,并在前人基础上发明了新型摄影机以及活动电影放映机(当时被称为“电影视镜”)。这一时期,通过拍摄真实运动的物体形成活动影像的技术,即电影摄影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而通过拍摄静态画面形成活动影像的技术,也就是动画摄影技术也因为摄影设备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8ba65ea735a524cc964133b0b616444.jpg

爱迪生发明的新型摄影机

二、早期动画的摄影技术:定格拍摄、赛璐珞片与多平面摄影机

早期的动画主要通过定格拍摄技术进行制作,也就是由绘画者在画纸上手绘出每一帧画面,再用摄影机逐格地为每一帧静止画面拍照,最后把这些画面连续投影出来形成活动影像。法国动画先驱埃米尔·雷诺发明的“光学影戏机”就是这种技术的早期体现。

207d02d12536985897131e7ff3b8682.jpg

中国动漫博物馆展出的“光学影戏机”等器材

20世纪初,美国人埃尔.赫德发明了利用透明赛璐珞片绘制动画的技术,将角色与背景分开绘制,减少了绘画者的工作量。20世纪30年代,美国迪士尼公司为了模拟真人电影的镜头变化效果,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动画摄影设备——多平面摄影机(Multiplane Camera)。这种摄影机结构复杂,包含多个层叠的玻璃板,每个玻璃板上都放置不同的绘制层(如背景、角色、前景等),通过移动这些玻璃板并逐格拍摄,改变了动画中背景与角色互动的呈现方式,为动画引入了景深的概念和“推拉摇移”等一系列镜头语言。1937年迪士尼的经典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便广泛运用了这些技术。

 bcb8c2668be7736dc0e8842a9f70bec.jpg

多平面摄影机

透明赛璐珞片和多平面摄影机的应用,使绘画者从此无需再完整画出每一帧画面,而是将画面中的运动部分与背景分别画在不同赛璐珞片上再叠加组合成完整画面,由摄影师按照分镜头脚本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改变赛璐珞片的相对位置产生需要的画面。这是动画摄影技术的一次革命性飞跃,不仅大为减少了绘画者的工作量和复杂度、降低了动画制作成本、提升了动画制作的灵活性,也让动画摄影师从纯粹的技术性工作变得更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更多地参与到创作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画面表现力、丰富内容情节、敢于设计更为复杂的角色造型等奠定了基础。中国经典的动画作品《大闹天宫》就运用了这些技术。

7d180af0aed578edb065de5513c8d30.jpg

中国动漫博物馆手绘动画展区

52a7a632e8db9e6a5b5e19c5aa3885f.jpg

《大闹天宫》赛璐珞片(中国动漫博物馆馆藏)

三、中期的技术革新:追求更新颖、更复杂的动画表现方法

随着电影和电视的普及,20世纪中期的动画制作需求迅速增加,摄影技术也在提高效率和提升质量的同时寻求突破,开始探索更多的动画表现方法。这一时期的技术革新,奠定了现代动画摄影的基础。

18feb47ac24fec8f1736d72243efc0c.jpg18feb47ac24fec8f1736d72243efc0c.jpg

光学印片机(Optical Printer)在此时被广泛应用。这种设备不仅能够翻拍动画胶片,还能够通过重叠多次拍摄和控制曝光调整,创造出更复杂的溶解、渐变等动态过渡效果,极大丰富了画面表现。在光学印片机的加持下,动画摄影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定点拍摄,而是向更多样化的动态拍摄转变。20世纪50年代,动态背景摄影技术开始流行,此时摄影机的作用不仅仅是记录静态场景,而是参与到动态场景的创建中,通过镜头的移动展现出更真实的运动效果,为后来更加复杂的动画叙事提供了技术支持。被称为中国动画学派代表的水墨动画,就是我国的动画前辈们在这一时期,通过对摄影技术的革新来追求更新颖、更复杂的动画表现方法的集大成者。

9ff95bd317f79b35ed1a04ba5bf7c04.jpg

中国动漫博物馆水墨动画展区

d9925c8bed0e7cf777ad2a267e36d56.jpg

水墨动画《山水情》创意设计草图原稿(中国动漫博物馆馆藏)

四、数字技术的引入:从传统到数字动画的转变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动画制作逐渐向数字化转变。摄影机在动画制作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开始从实体设备转向计算机软件。

电脑合成影像技术(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CGI)的出现使得摄影机从物理设备转向虚拟化工具。动画制作者可以在计算机中设置虚拟摄影机,通过参数设置精确控制其角度、运动轨迹、拍摄距离,大大拓展了摄影机在数字动画中的应用场景。

20世纪90年代,3D动画逐渐成为主流,动画摄影技术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革命性变化,这标志着摄影机在动画中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在3D动画中,虚拟的摄影机完全由软件控制,使得动画中的镜头设计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能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任何摄影技巧。

13ae0df3ba1836099c8c903644bbc53.jpg

中国动漫博物馆3D动画创作展区

五、现代动画摄影技术的突破: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

进入21世纪,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动画摄影技术的又一次进步。

通过VR全景拍摄技术改变了传统动画中的单一视角,摄影机不再是线性的,而是成为一种可以实时交互的工具,观众可以沉浸在动画世界中,自由选择观看角度。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在动画摄影中得到应用,AI算法能够自动生成符合场景需求的镜头语言,甚至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自动调整摄影机的拍摄轨迹和角度。

9ea089f22ba6b87753c10b1772c96d8.jpg


六、结语

从早期的定格拍摄到如今的虚拟摄影机,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不仅记录了动画的历史,也见证了动画行业的努力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铭.动画电影之父雷诺的活动影像技术发明与电影作品简介[J].现代电影技术,2012,(03):50-58.

[2]解晓帆.动画电影中CGI与艺术风格融合的挑战及展望[J].电影文学,2024,(17):51-54.

[3]许文茹.动画智能:人工智能驱动的动画革新实践及影响分析[J].艺术品鉴,2024,(24):144-147.

[4]陈海霞.融媒体背景下三维动画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以平陆运河卫星实景3D动画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4,(09):4-7.

[5] Garity, W. E., & McFadden, W. C. (1938). The multiplane camera crane for animation photography.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Engineers, 31(2), 144-156.

[6] Roberts, S. (2004). Character animation in 3D: use traditional draw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stunning CGI animation. Routle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