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故事|水墨动画: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之旅
发布时间:2024/11/01 来源:杭州动漫博物馆 浏览: 1468

探寻水墨动画的创作故事:

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之旅

水墨动画是我国独创的动画片种,采用独特的绘制和拍摄方法,把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融入动画之中,以其独有的气韵触动人心。今天,就让我们就跟随云小漫一起探索水墨动画创作背后的故事,探索那些笔墨之间流淌的诗意与创意。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水墨动画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1960年1月举行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同志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青年创作人徐景达、段孝萱、唐澄等人在前辈艺术家特伟、钱家骏的带领下,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在1961年7月,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面世。之后,美影厂又相继推出《鹿铃》、《牧笛》、《山水情》等一系列经典水墨动画短片,都是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水墨语言表达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

671bde695397f64a2d0ef7d992dddce.png

▲《小蝌蚪找妈妈》(左)《山水情》(右)国外参展海报(李保传捐赠)中国动漫博物馆馆藏

传统水墨动画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费时。让水墨画动起来的奥秘是水墨动画摄影。画一个主要角色,都必须分层上色,分出浅灰、深灰、焦黑等四五种色块,并分别涂在几张透明的赛璐珞片上,再对每一张赛璐珞片进行单独的重复拍摄,重叠到一起。我们看到的水墨动画,其实最终都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的。当然,除了复杂的摄制工艺,水墨动画片的绘制量也是巨大的,绘画人要绘制原画、关键帧、中间画,还要分层上色,一部短片就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1111.jpg

▲观众通过中国动漫博物馆多媒体互动展项体验水墨制作的原理

经过大量繁复工序,最后的水墨动画成片里,才能呈现出毛笔画在宣纸上的晕染效果,那种虚虚实实的意境和轻灵优雅的画面,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1212.jpg

▲《山水情》设计手稿镜头设计稿

(吴山明捐赠)

中国动漫博物馆馆藏

传统水墨动画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视觉表现,更在于其深刻的叙事内涵和美学追求。从《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典故事,到《山水情》中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水墨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动画团队会反复推敲剧本,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传达出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寓意。同时,他们还会在画面构图、色彩运用、音乐配乐等方面下足功夫,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水墨画的意境之美和动画的叙事张力。

112.jpg

▲中国动漫博物馆馆藏水墨动画展柜

近年来,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水墨动画在电影性和绘画性的对立与调和之中不断寻求到了以电影性为核心兼顾绘画性的新生路, 对水墨动画的电影美学进行了时代性的反思与开拓。数字绘图板成为新画布,Photoshop、Painter等软件成为新的画笔,艺术家们在这些平台上挥洒创意,力求在数字世界中还原水墨的灵动与韵味。动态捕捉技术捕捉真实世界的灵动,后期软件则赋予画面以细腻的调整与合成,特效技术更是将云雾、水流等自然景象演绎得如梦似幻,让观众仿佛穿越至水墨营造的梦幻之境。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 水墨动画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日趋成熟, 近年来出现了《秋实》(2019)、《深海》(2023)、《中国奇谭》 (2023)等成功作品, 推动了对水墨动画关注和讨论的新一轮热潮。新生的数字水墨动画不仅在形式技法上有了数字化的技术突破, 而且在内容层面也摆脱了题材的桎梏, 体现出当今的时代特色和美学特点。

12233.jpg

▲《深海》剧照 粒子水墨画面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与现代科技的结晶,水墨动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它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水墨动画将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为动画艺术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资料 | 《中国动画史》(宫承波主编)、《中国当代数字水墨动画的技术创新和美学新》(李宁、何罗杉)、《论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王子燕)、从技术和受众看水墨动画片艺术的发展(杨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