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漫的浩瀚星河中,动物形象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的童年与青春。而蛇这一独特形象,更是以其神秘、多面的特质,在国漫世界里留下了不少痕迹,前几年追光动画出品的《白蛇》三部曲让蛇成为了主角,一时风光无限。

乙巳蛇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回顾国漫经典,看看除了“青蛇”“白蛇”之外,还有哪些作品中有与蛇有关的角色,探寻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葫芦兄弟》中的蛇精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推出的13集系列动画片《葫芦兄弟》是中国剪纸动画的经典作品之一,也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其中的蛇精堪称国漫中的反派明星。她高高的发髻配合夸张的锥子脸,像极了毒蛇常见的“三角头”,身披鳞纹衣,下半身长了一条蛇尾,一身华丽却透着邪气的装扮,将阴险狡诈演绎得淋漓尽致。


蛇精是《葫芦兄弟》中的主要反派,她时而设计陷阱、时而施展法术、时而花言巧语、时而面目狰狞,无所不用其极地想抓住葫芦兄弟,以获取他们的神奇能力。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反派角色,为这部动画增添了紧张刺激的氛围,反衬出葫芦兄弟们的非凡出众。更是让孩子们从小明白了善恶有别,在无形中教会了孩子们不能被“美女蛇”的伪装欺骗,要时刻警惕邪恶、坚守正义的道理。


《哪吒闹海》中的龙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79年推出的《哪吒闹海》是我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取材于传统神话。其中的东海龙王作为故事中恶势力的代表,虽然名义上是龙,但在造型上却全无中国神话中真龙应有的精气神,反而处处透露出邪恶的“蛇元素”:他整体以青绿色调为主,虽然符合代表东方的五行属性,但整体颜色发灰发暗,与“金龙”的“正统”感觉相去甚远,象征着他狡诈冷酷的性格与歪门邪道的作风;他化为人形时永远都佝偻着腰背,头上龙角短小不显眼,但嘴里尖牙却细长可怖,随时伸出嘴边仿佛作势噬人的眼镜蛇;他就算化为龙身飞在天上也没有飘渺庄严的神仙气象,而是如同地上的蛇那样四处蜿蜒曲折游走……

这种种设计与片中代表正义的哪吒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对比,让哪吒的正义之举更加凸显,体现了主创人员对这个角色的深刻理解,不仅强化了故事的矛盾冲突,更在传统神话故事的改编中,为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

《斗破苍穹》中的美杜莎女王
在动画片《斗破苍穹》中,美杜莎女王的造型设计极具特色。她服饰雍容,发饰精致,常佩戴金色蛇形王冠,配合上锐利的眼神和冷峻的表情,彰显她高贵、威严的蛇人族女王的身份。另一方面,她拥有丰满玲珑的曲线、精致优美的妆容,强化了女性魅力。作为女主角之一,这种形象设计淡化了蛇在人们心中的邪恶属性,丰富了“人性”的部分,增添了神秘感,加入了时尚元素,很好地还原了原作小说中对这个角色的定位。


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多重象征意义,它既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长寿与健康;又是邪恶的代表,让人联想到毒蛇的危险;更是神秘的化身,充满了未知与好奇。在国漫中,这些象征意义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转化,从《白蛇传》中善良的主角,到《葫芦兄弟》中阴险的反派,蛇形象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数不胜数,本文只是列举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留待观众自己从作品中发现。




国漫对传统文化中蛇元素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经典故事的新生命,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国漫创作者们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汲取灵感,将蛇形象融入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用精湛的技艺与创新的思维,将蛇形象打造成了一个个经典的艺术符号,成为了国漫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作品如同一座座文化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